唤醒沉睡的巨龙:如何盘活国有资产,助力高质量发展

元描述: 探索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背后的原因,从监管失责到管理漏洞,揭示“沉睡”资产背后的真相。本文将分析典型案例,并分享纪检监察机关如何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,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、盘活闲置资产,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引言: 国有资产,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然而,近年来,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,不仅造成经济损失,更损害了国家利益,引发社会关注。如何唤醒“沉睡”资产,让它们重新发挥应有的作用,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。

近年来,纪检监察机关持续聚焦国资监管责任落实,以问题为导向,紧盯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这一“顽疾”,通过监督检查、案件查处、制度完善等手段,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、盘活闲置资产,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

国有资产闲置浪费:一个不容忽视的“沉睡巨龙”

国有资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,但若不能有效管理和利用,就会成为“沉睡的巨龙”,不仅浪费宝贵的资源,更会拖累经济发展。

1. 典型案例:管理失职,国有资产“丢失”

湖北省襄阳市汉江国投下属子公司襄投能源,在拆除供暖改造项目中的废旧物资后,未进行妥善处置,将其露天堆放在闲置空地上,结果导致大量物资丢失。经调查发现,公司原总工程师单某作为项目分管领导,没有履行应尽的管理职责,对物资露天堆放长达30个月漠不关心,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流失。

单某的失职行为并非个例,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。例如,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原富春湾新城建设投资集团下属资产运营公司,由于管理人员工作失职,未按规定安排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核对,也未落实日常监管措施,导致国有资产被他人非法侵占变卖。

这些案例深刻揭示了国有资产管理漏洞背后的原因,包括:

  • 责任意识缺失: 部分管理人员没有将国有资产视为“保管员”“守护者”,对管理职责履行不力,导致资产流失。
  • 制度监管不力: 相关管理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到位,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,为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  • 工作作风不实: 部分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,对资产管理工作敷衍塞责,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。

2. 闲置资产的“多种面孔”

除了上述案例之外,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还有多种表现形式,例如:

  • 资产“失管”: 部分管理单位对所属国有资产现状掌握不准确、底数不清晰,导致一些资产长期处于无人知晓、无人理会、无人管理的状态,造成闲置浪费。
  • 低价租赁或签订超长期租赁合同: 在国有资产出租、转租过程中,要么明显低于市场价,造成资产收益缩水,要么在招租过程中一次性签订超长期租赁合同,影响资产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。
  • 长期闲置导致固定资产自然贬值: 一些固定资产在处置过程中,一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盘活方式,导致长期处于“蒙灰”状态,自然灾害、磨损老化等原因可能造成资产折损,价格下跌,而日常的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也会增加支出。

3. 闲置浪费的危害:不仅是经济损失,更是社会责任

国有资产长期闲置,不仅造成经济损失,更会影响社会发展:

  • 损害国家利益: 闲置资产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,造成资源浪费,降低国家竞争力。
  • 影响社会公平: 国有资产是人民共同财富,其闲置浪费会损害人民利益,影响社会公平正义。
  • 造成社会负面影响: 一些闲置资产可能被非法占用或变卖,甚至成为犯罪活动的温床,危害社会稳定。

唤醒“沉睡”资产:纪检监察机关的“利剑”

为有效解决国有资产闲置浪费问题,纪检监察机关发挥“利剑”作用,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,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、盘活闲置资产。

1. 紧盯责任落实,织牢监督网络

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以下举措,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:

  • 全面梳理存量资产: 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摸底,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台账,掌握资产现状,为盘活利用提供基础。
  • 加强日常监督: 针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、流程进行监督检查,及时发现问题,堵塞漏洞。
  •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: 对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背后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,形成震慑,警示相关人员。

2. 以案促改,推动制度完善

通过查处案件,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剖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背后的深层原因,并推动相关制度完善,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。

3. 总结经验,推广典型做法

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总结经验,推广典型做法,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,形成合力,共同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

典型案例:从“失管”到“管控”的转变

  • 汉江国投: 在查处单某案件后,汉江国投制定了《资产处置管理办法》《资产租赁管理办法》,完善资产管理机构设置,明确专人负责资产运营管理,通过制度建设和人员配备,强化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状态查询和跟踪,有效提升了资产管理水平。
  • 淮阴区纪委监委: 针对城市居民小区配套用房存在的闲置浪费问题,通过“查改治”一体贯通推进,推动城市居民小区配套用房规范管理,最终挽回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,并推动建章立制5项。
  • 泉州市委巡察办: 针对市属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家底不清、盘活力度不够等问题,向市国资委党委发出巡察建议,推动开展专项整治,最终盘活半数以上的闲置资产。

未来展望:打造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

要彻底解决国有资产闲置浪费问题,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:

  • 加强制度建设: 制定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,明确责任,规范流程,堵塞漏洞。
  • 加强队伍建设: 培养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,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。
  • 加强科技应用: 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。
  • 加强监督检查: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,及时发现问题,并进行整改。

常见问题解答

1. 为什么国有资产会出现闲置浪费?

  • 责任意识缺失: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国有资产的责任感,对管理工作敷衍塞责,导致资产流失。
  • 制度监管不力: 相关管理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到位,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,为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  • 工作作风不实: 部分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,对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。
  • 缺乏市场意识: 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市场意识,对资产的价值评估和利用方式缺乏研究,导致资产闲置。

2.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有效防止国有资产闲置浪费?

  • 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,织牢监督网络,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,及时发现问题,并进行整改。
  •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,形成震慑,警示相关人员。
  • 以案促改,推动制度完善,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。
  • 总结经验,推广典型做法,形成合力,共同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

3. 如何盘活闲置资产,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价值?

  • 制定合理的资产处置方案,根据市场需求和资产特点,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,例如出租、转让、拍卖等。
  • 加强资产运营管理,提高资产使用效率,例如通过租赁、合作等方式,盘活闲置资源,创造新的经济效益。
  • 加强资产维护保养,延长资产使用寿命,降低资产折旧成本。

4. 如何识别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的风险?

  • 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,掌握资产现状,及时发现闲置问题。
  • 关注资产使用率,对使用率低的资产进行重点关注,分析原因,及时采取措施。
  • 关注市场变化,及时调整资产利用方式,避免资产闲置。

5. 针对国有资产闲置浪费,有哪些有效的治理措施?

  • 加强顶层设计,制定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,明确责任,规范流程,堵塞漏洞。
  • 加强队伍建设,培养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人才,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。
  • 加强科技应用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。
  • 加强监督检查,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,及时发现问题,并进行整改。

6. 如何才能更好地盘活国有资产,使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?

  •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利用,提高资产使用效率,创造新的经济效益。
  • 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作模式,引入市场机制,提高资产的价值和效益。
  • 积极推动国有资产的创新利用,探索新的发展模式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
结论:

唤醒“沉睡”资产,让它们重新发挥应有的作用,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纪检监察机关作为“利剑”,将持续发挥监督作用,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,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、盘活闲置资产,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,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。

只有将国有资产管理好、利用好,才能让它们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